癌症可以预防吗?
很多人摇摇头,他们会说,癌症被称为绝症,试问怎么能预防呢?
也有很多人会说,癌症的形成与先天的基因有关,从刚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患不患癌就已经命中注定了。
这些观点其实都是很悲观的,也是不科学的。
癌症到底能不能预防?我们不妨看一些权威的观点,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了3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早期发现可以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
癌症之所以可以预防,是因为癌症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如果能改变这些坏习惯,就能将癌症的风险降到最低。
孙燕,男,汉族,1929年2月1日出生于河北乐亭,中国工程院院士,临床肿瘤学家,国家癌症中心(NCC)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根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孙燕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编写《肿瘤化学治疗学》、《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内科肿瘤学》、《肺癌》和《中西医防治肿瘤》等专着41部,持有发明专利4项。孙燕医术精湛享誉中国国内外,是中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奠基人。
已经93岁高龄的孙燕,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绝对有权威,在孙燕院士看来,要想远离癌症,尽量别碰这三物,不然自毁身体。
第一物,别碰烟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2》显示,我国的吸烟人数达到3.5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0.5%。
3.5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这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吸烟者。
一个家庭里,哪怕有一个人吸烟,也会影响一家人,二手烟的危害并不比一手烟低到哪里去,这些烟民如果跑到公共场所吸烟,还会影响更多的人。
在孙燕院士看来,香烟是诱发癌症的元凶之一,一篇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期刊上的研究显示,吸烟显着增加了罹患12种癌症的风险,分别是:肺癌、喉癌、肝癌、食道癌、膀胱癌、胰腺癌、头颈癌、胃癌、结直肠癌、肾癌、胆囊癌和原发部位不明的癌症。
这是因为香烟在燃烧的时候会释放多种致癌物质,包括苯并芘、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等。
在这些癌症里,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肺癌,吸烟和肺癌的关系成绝对的正比,吸烟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
《英国癌症杂志》发表过一篇论文显示,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吸烟,那么在75岁之前,肺癌的患病率只有0.3%,但是如果吸烟的话,概率就会增长至16%,若每天吸烟根数超过了5根,那么患癌率会增长至25%。
第二物,别碰酒
数据显示,中国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5亿人。全国每年能喝掉300亿公斤左右的酒;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成纯酒精为41.04克,比世界卫生组织“男性每天摄入酒精量不超过20克,女性不超过10克”的安全饮用标准,高了2倍之多。
古往今来,中国一直有酒文化。
但是孙燕院士,却要大家远离酒,主要原因是酗酒会增加患癌风险。2021年,全球着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子刊《柳叶刀·肿瘤学》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Jenni O'Connor在《Addiction》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生与酒精存在着关联。
酒精之所以致癌,最重要的原因是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会诱发DNA突变。
第三物,别碰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决定了我们的健康。
有句话叫祸从口入,如果你在饮食上随心所欲,虽然食欲是满足了,但健康却会出现问题。
孙燕院士建议大家不要碰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食物会让你变得更胖。
英国一项刊登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指出,体质指数与17种癌都有统计学上的显着相关性。体质指数每增长5kg/m2,罹患子宫癌、胆囊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以及淋巴瘤的概率就会明显上升。
从统计学上看,体质指数每增加1kg/m2,英国每年就会新增3790名肿瘤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能管住嘴,要想更好地控制体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对于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粗粮才有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