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經歷過被渣、被小三的痛苦,也在人生的后半場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歸宿。
這就像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有起有落,有痛苦有歡樂。但好在,最后找對了要走的路。
她是留美密歇根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的民國才女毛彥文,胡適是她的好朋友,最后嫁給了做過內閣總理的大叔熊希齡,成就了當時老夫少妻的佳話。
但是幸福的終點并不是一下子就抵達的,中間經歷了多少波折,小編來給你們細細講起。
1898年,毛彥文出生在浙江省江山縣的一個富有的鄉紳家庭。
由于父親的開明,毛彥文早早就接觸了新式教育,在父親的支持和鼓勵下,毛彥文很早就在學習方面嶄露頭角。
從小學到大學是一路開掛,1916年更是以浙江省第一名的身份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她品學兼優,被譽為「杭女師之花」。
但不幸的是,在第二年暑假,毛彥文的父母要求她嫁給有婚約在先的布店小老闆方某。此時毛彥文已經20歲,按照當時的習俗,這已經是大姑娘了。
但毛彥文不是一般的傳統女子,她反對由父母包辦的婚姻,無奈之下,于結婚當天從后門逃跑,成功逃婚。
方家當然不肯息事寧人,甚至告到了地方長官姚知事那里,要求依靠官府的力量,逮捕逃婚的新娘。
好在姚知事思想開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勸得兩家最終和平解除婚約。
方家見婚事無法勉強,遂同意退婚,但以名譽損失為由,要毛家賠償3000元巨款。
毛彥文的表哥,也就是清華大學學生朱君毅得知方家的退婚條件后,趕緊在就讀的清華學堂發動捐款,同學吳宓等人幫他籌集了1200多元(吳宓是捐錢最多的一位,
50塊錢),資助毛彥文退婚成功。經此一事,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妹,并向她求婚。
在杭州女師畢業后,朱君毅對她起誓:「郎山須水,亙古不變。」雙方家長們也是樂得成全,當時兩人的愛情在清華也是傳為一段佳話。
由于朱君毅即將去美國讀書,1915年,二人在家鄉辦了訂婚儀式,互相交換了婚書,并未正式結婚。
後來朱君毅與吳宓等人一同前往美國,入哥倫比亞大學讀教育心理學和統計學。臨行前兩人山盟海誓,約定獲得博士學位后回國結婚。毛彥文去了吳興湖郡女校。兩人在不同的學校卻是情意綿綿,書信頻繁。
可是,隨著時間流逝,朱君毅的信越來越少,害得毛彥文茶飯不思,坐立不安。
朱君毅回國后,被南京東南大學聘為教授。不久,他得了一場病。他住院的當天,毛彥文從學校回來為他守了一夜,之后她在醫院悉心照料了表哥一個月。為了照顧朱君毅,毛彥文毅然從北京女高師轉學到南京的金陵女大。
當時,大學的師生得知這個消息,紛紛稱贊毛彥文是個賢妻良母。
最終,經過毛彥文的悉心照顧,朱君毅的病才痊愈。
毛彥文可以說是才貌雙全,而且善于交際,所以更是被推選為女權運動同盟會浙江支會的臨時主席。
她的交際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本以為當朱君毅病好之后,兩人便可以順利成婚了。
誰也沒想到,1923年,朱君毅突然來信,要求解除婚約,理由是彼此沒真正的愛情,兩人性情不合。
對朱君毅的背叛,事隔半個多世紀后,毛彥文仍心存愛意,無法忘情。
1963年,朱君毅在上海逝世,盡管已經四十年未見,在台灣的毛彥文聽到消息后仍是老淚縱橫。
她拿起了筆,寫下了《悼君毅》長文,文章里說:「你在我幼稚的心靈中播下初戀的種子,生根滋長,永不枯萎。你我雖形體上決絕將近四十年,但你仍在我夢中出現,夢中的你我依然那樣年輕,那樣相愛,你仍是我夢里的心上人。
」
在毛彥文與朱君毅剛剛分開的時候,許多文人墨客紛紛向毛彥文示愛,他們都想在毛彥文最需要依靠的時候,俘獲她的芳心。
但毛彥文絲毫不為之所動,她說:「我和朱君毅青梅竹馬二十多年,他都能背叛我,還有哪個男人靠得住呢?」
而在追求她的人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中國文學之父吳宓了。
就在這個失戀傷心的期間,閨蜜的丈夫吳宓卻向自己展開了強烈的追求攻勢,毛彥文自然是一口回絕。當時吳宓的妻子陳心一乃是毛彥文的大學好友兼閨蜜。當時陳吳兩人能走到一起還是毛彥文從中牽線幫忙,兩人才得以修成正果。
吳宓在清華求學期間和朱君毅是同桌,可以說是形影不離。朱君毅與他的表妹毛彥文,私下情定終生,吳宓對他們的感情也是頗為羨慕。
每次朱君毅收到表妹的來信,都會讓吳宓「觀賞」一番。吳宓對來信中流露的才氣,很是欣賞,對信那頭的毛彥文,產生了幾分莫名的情愫。
也是通過他們,吳宓與毛彥文的閨蜜陳心一相識。在留美期間,吳宓投在名師白璧德門下。
吳宓與陳心一女士的婚事,也跨洋而定。在毛彥文轉入金陵女子大學與章太炎先生的千金張展同窗后,不久,吳宓與陳心一的婚禮在上海舉行,婚后二人回南京定居。
當朱君毅的絕情給毛彥文帶來的傷害,非筆墨能傳達,朱君毅自然也遭南京文化界的一片譴責,包括吳宓在內。
礙于是朋友之妻,他并沒有展開進一步行動,而是將這份感情埋在了心底。
當得知毛彥文和朱君毅解除婚約的消息后,吳宓不管不顧地和陳心一離了婚,開始對毛彥文的追求。
但他的情感卻不細膩,在給毛彥文寫信時,他總是會提及毛彥文的心病朱君毅,久而久之,毛彥文對吳宓雖不至厭惡,但反感還是有的。
為了擺脫吳宓,自尊心強的毛彥文發奮讀書,1929年她考取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文學博士學位。
吳宓不依不饒,想方設法,以自費游學的名義出國追求。
烈女怕纏郎,更何況吳宓風度翩翩,癡情不改,毛彥文最終還是被他打動了。
大概是因為自己造過孽,吳宓對「被愛」和「愛」異常敏感,毛彥文接受他之后,吳宓一改之前的糾纏,竟然對毛彥文頤指氣使起來。
當兩人要談婚論嫁時,吳宓卻猶豫了。不僅對婚期推三阻四,而且經常向女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他一邊想與毛彥文結婚,一邊又在擔心婚后的生活,他拉鋸著,掙扎著。
1931年3月,在巴黎的吳宓急電在美國的毛彥文,措辭強硬要求她馬上放棄學業,趕往巴黎結婚,否則就分手。
然而當毛彥文趕到時,吳宓又反悔了,改成了訂婚。
往日的憐惜愛意,似乎在他們在一起后就消失了。
面對這近似玩弄的行為,毛彥文忍不住痛哭。
在一場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當中,吳宓最終放棄了毛彥文,毛彥文也沒有等回朱君毅。
毛彥文離開吳宓之后,吳宓后悔了,之后又想要追回毛彥文,但毛彥文已然不會再選擇他,在感情中,她想要找一個讓她覺得有安全感的男人。
毛彥文畢業后回到國內,在復旦大學做教授。她已經年過三十,妥妥的剩女一枚。沒有婚姻,沒有家庭的她,有充裕的時間,從事慈善事業。
正在此時,毛彥文的同學熊芷邀請她到北平散心,毛彥文欣然接受,而就是這趟北平之旅,毛彥文結識了熊芷的父親熊希齡。
熊希齡曾任民國政府國務總理,在卸任后又投身于慈善事業,開辦孤兒院,發展教育。
熊芷見自己父親和好友都單身,便慫恿父親娶自己的好友。當時熊希齡見到才貌雙全的美貌才女毛彥文,就心生愛慕,只是不好意思求愛。
在女兒的一慫恿,一時也有些動心,便托人詢問毛彥文的意思。
這令毛彥文十分驚訝,畢竟自己一直將這位叔叔當做長輩看待,且對方大她差不多30歲,這又是自己好友的父親,這件事怎麼看都怎麼荒唐。
可是熊希齡并沒有因為毛彥文的拒絕而放棄,反而多次表達自己的心意,鍥而不舍卻又平和地追求著毛彥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熊希齡由北平南下上海,坐鎮滄州飯店,發誓不娶毛彥文決不返北平。
熊希齡每天都派人給毛彥文送信,信中當附自己寫的情詩,情意濃濃,言詞懇切,即有少年的柔情,亦有老人的持重。
熊希齡的女兒也挺著大肚子來毛彥文處替父求親一一
「毛女士,你就算幫幫我的忙,看在我身懷六甲,走了幾千里的路,我們全家都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家庭…」
毛彥文答應了熊希齡的求親。
1935年2月9日,二人成婚,一個66歲,一個38歲,前總理和女教授,白首和紅顏,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賺足了眼球,一時間上了上海當時的熱搜排行。其中還有個笑談:熊希齡為了迎娶毛彥文將蓄了20多年的長須剃掉。
《申報》這樣描述他們的結合:
「前國務總理熊希齡氏,現年66歲,悼亡四載,昨日下午三時,借慕爾堂與毛彥文女士行婚禮。毛女士為留美女學生,任大學教授,芳齡三十有八,紅顏白發,韻事流傳,滬上聞人咸往道賀,汽車塞途,極一時之盛。」
熊希齡年長毛彥文許多,但這也正是她毅然決然選擇他的理由,她曾這樣解釋:
「長我幾乎一輩的長者,將永不變心,也不會考慮年齡,況且他慈祥體貼,托以終身,不會有中途分離的危險。」
從這番話中,我們也能看出前兩段感情對毛彥文的影響之大。
婚后的熊、毛二人非常和諧、幸福,熊對毛很是溫柔體貼。而且,年近七旬的熊希齡寫起情書來很有一套,甚至讓年輕人看了都會有些臉紅。
摘抄幾句大家品品:
「粉靨香腮,天然生就佳偶。但覺萬種柔情,一般純潔,艷福容消受。……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守。」
據說熊希齡目前的傳世詞作僅64首,其中寫給毛彥文的就占12首之多!因此毛彥文很快就拆除了心中的隔閡,感到熊是理想的、愛她的丈夫。
只可惜,好景不長。結婚不到三年,熊希齡因時局動蕩,思慮過度在香港驟然喪生,自此毛彥文心灰意冷,獨自飄零,過完了自己后面的大半生。
但是她還依然面臨著吳宓的瘋狂追求,不堪其擾的毛彥文選擇「消失」,去了美國隱居,多年后才回到祖國。
而用情熱切的吳宓在1978年抱憾離世,朱君毅也早在1963年就已經離世。
毛彥文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傳奇的女性,她的愛情故事,恐怕瓊瑤也寫不出這般曲折動人、這般精彩感人。
毛彥文曾在年近九旬的高齡,寫了一本自傳體回憶錄《往事》。她說:「這本書僅贈少數的親朋好友,我不想讓自己的故事成為別人的談資,我只想要安靜地生活。」
1999年11月10日,那天陽光明媚,大地一片安寧,101歲的毛彥文在自己的家里,安詳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