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一個來自貧苦家庭的太監,本不應該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什麼痕跡。然而,在這個看重外表與官位的封建王朝,他只憑借自己卓越的才華和品德,居然贏得了西太后慈禧的歡心,并最終安然退隱。
李蓮英出生在一個落魄的寒門家庭,父親是一名上了年紀的農民,靠種地維持生計,但收成常常不好,生活艱難。
李家兄弟姐妹眾多,李蓮英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下面還有4個弟弟。這個家什麼都短缺,唯一不缺的就是人口。
為了活下去,全家老小都要出去打工,但還是常常吃不飽飯。
稍長些的孩子更是被迫輟學,去童子工。李蓮英從小身體弱憊,無法像哥哥一樣到田里干活,只能在家里幫著媽媽做些粗活。
他性格內向,不善言語,因為生得不好看,所以在村子里沒有玩伴,只是一個人待著。雖然生活困苦,但他的心里還抱有一絲希望,想著未來或許可以娶個妻子,有自己的小家庭。
然而好景不長,李家實在掙扎不下去了。這一年,李蓮英13歲。父親經過思想斗爭,決定送他去當太監。
李蓮英哭著不肯去,但父親一再勸說:「我們真的沒有辦法了,你去了皇宮,將來會衣食無憂,不用像我們這樣天天受苦,這也是為了全家!」
李蓮英哭哭啼啼被父親帶到了京城,他不敢相信,自己美好的前程就此破滅,他再也沒法結婚生子,當一個正常男人。他后悔自己沒有早些離家出走,后悔自己生得這麼沒有用,害得整個家庭走投無路。
然而悔恨也無濟于事,他被送入了宮中,一個嶄新的、悲慘的人生就此開始了。
李蓮英剛到宮中時,被分配到景仁宮執行雜務。
景仁宮是皇宮中的小宮殿,主要居住著些太監、宮女等人。這里生活極為艱苦,完成工作后,人們就睡在地板或者矮榻上。
李蓮英整日要掃地、打掃衛生,有時要站上十幾個時辰,雙腿酸痛不堪。
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這里的人際關系非常復雜。
有的太監利用自己懂事會伺候人,得到官員們的寵信,就橫行霸道,欺負其他人。剛來的李蓮英,不僅生活不順,還受盡了欺凌。那些太監逢人就打,動不動就罵他「傻子」。
李蓮英性格內向,沒有朋友,只能忍氣吞聲。他時常一個人躲在暗處偷偷抹淚,后悔自己沒能早日離家出走。他的日子就像一潭死水,失去了所有生機和動力。
在宮里這些年,李蓮英體弱多病,然而得病之后也無人照料。一次,他發起高燒,宮里的大夫只草草給他開了點藥,并未細心調養。
李蓮英只能蜷縮在榻上,一個人瑟瑟發抖。半夜里,高燒讓他神志不清,他想念起了家人,囈語著「爸爸,媽媽,帶我回家吧......」
第二天醒來時,李蓮英失語了,他想哭,卻發不出聲音。這時,他真切體會到,自己是多麼孤獨無助。
在景仁宮呆了一年后,李蓮英終于有了轉機,被調入到西太后慈禧的春壽宮。
對李蓮英來說,調入春壽宮是個大好機會。這里是太后居住的地方,平日里太后需要侍奉的人很多,李蓮英可以脫離景仁宮的苦海,過上比較優越的生活。
剛到春壽宮時,李蓮英謹小慎微,生怕惹惱了什麼人影響自己的前程。只要有人喊他,他就拼了命地跑過去,生怕慢了一步。
有一次,一位老宮女在宮里晃悠,不小心被石凳絆了一跤,李蓮英遠遠看見,連忙跑過去扶起老宮女,還拍拍她身上的塵土,口中不停問:「奶奶您沒事吧?有沒有受傷?我這就給您重新泡杯茶。」
老宮女被他的和善感動,拍拍他的手說:「好孩子,以后有需要可以來找我。」
李蓮英終于體會到,善良待人可以讓自己在這個險惡的環境里立足。
他學會了謙卑有禮,無論遇到什麼人都彬彬有禮。他尤其對那些歷練豐富的老人家格外尊重。
有幾位老太監常在廊下曬太陽、聊天,李蓮英經過時總會主動問候,給他們泡茶送水果。
老人們看他這樣乖巧,也常給他講些宮里的規矩或者皇上的喜好。
李蓮英在宮中最大的優勢就是他會梳女人的頭髮。
在家時,他常給媽妹梳頭,慢慢掌握了各種繁復的發式。他的手法極為輕柔,梳頭從不扯斷頭髮,因此深受妹妹喜愛。
來到宮里后,李蓮英才發覺這個看似普通的技能,原來是極為寶貴的。因為太后十分愛惜自己的秀發,最討厭頭髮散亂或掉落。能精心呵護她的發髻,是她最欣賞的技能。
有一天,太后的頭髮進了虱子,需要全數梳掉。
本來照例是讓安德海這個大紅人來伺候,但他手笨,梳頭時扯斷了太后的一縷長發。
太后勃然大怒,把他趕出去,命人重新選拔一個善于梳發的太監。李蓮英逢機會及時,磕頭請求讓自己來梳理頭髮。
他小心翼翼、極為溫柔地給太后梳起頭髮,一個發絲都沒有扯斷。太后心中大喜,終于找到了滿意的人選,從此李蓮英便長期待在她身邊了。
李蓮英不僅能精心伺候太后的日常生活,讓她舒心悅意,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雙講故事的嘴巴。
太后的生活枯燥乏味,她需要人給她講故事、說笑話來娛樂放松。
李蓮英便成了她尤為器重的伶人。他了解太后的喜好,能把一些傳奇故事娓娓道來,歷歷在目,讓太后聽得津津有味。
他擅長變聲,能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也能模擬雨聲、風聲,聲音逼真傳神。太后聽他說書,常常神采奕奕、心花怒放。
李蓮英更會根據太后的情緒變化和反應,靈活調整語句和表情,將故事講述的生動有趣。
太后聽他說話,常常忘卻了時間的流逝,讓他講上一整天都不嫌多。李蓮英便成了她最喜愛的侍從。
多年相伴,李蓮英已成為太后的心腹之臣。他不謀權力,只想盡心侍奉,讓他的主子過得舒心快樂。
光緒三十二年,義和團事變爆發,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皇帝倉皇西逃。李蓮英隨侍左右,整天看著太后愁眉不展的模樣,不禁心中難過。
他想盡辦法逗太后開心,但大局已定,太后精神越來越差,李蓮英的心也跟著揪了起來。
光緒三十四年冬,西太后在西安銷帝寺病重,李蓮英淚眼婆娑地守在她床前。太后已經奄奄一息,對李蓮英說:「你多年來服務我,我很欣慰......去吧,以后自己保重......」
說罷,太后便含笑逝去。李蓮英失聲痛哭,他始終守侯在太后身邊,直到她下葬。
守在墳墓前,李蓮英回憶起和太后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不禁淚如雨下。他轉身離開,決定退出宮廷,歸隱田園,結束自己的官場生涯。
他想,自己已盡了對太后的責任,如今只想安度余生,不再奢求什麼榮華富貴。
李蓮英只是一個普通的太監,沒有過人的相貌與智慧,更無謀權的野心。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華與品德,贏得了西太后慈禧的喜愛與重用。
他忠誠謙卑,善解人意,以極富耐心與溫柔的態度侍奉太后。他豐富的技能與睿智的頭腦也讓太后對他倚重有加。
在那個浮夸功利的王朝,一個不謀私利、無私奉獻的太監尤為難得。李蓮英用自己的人生證明,才華固然重要,但品德才是讓人尊重的根本。正是他高尚的品質,讓他在艱難的宮廷生活中仍然保有善良與正直的本心。
他不畏權勢,只忠于良知,才獲得了太后真摯的信任與睦懷,并最終安然離開宮廷,過上自己期盼的簡單生活。李蓮英的人生充滿悲苦,但他沒有被權勢腐蝕靈魂,這是他的偉大之處,也值得后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