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的几个妈妈接连说到了有关「陪伴」的困惑,其中一个因为担心陪伴不够会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着急得想要辞职。
和她们一样,我也曾有过这样焦虑的时刻,因为「陪伴是最好的爱」一直烙于心底,可是我们却始终不清楚陪伴到底多少才算够,看到别的妈妈有很多的时间陪伴,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差劲。
很多的父母们为了给自家孩子一个好的环境,从而努力工作,几乎没有空余的时间用来陪伴自己的孩子。
这就使得很多的父母们为此开始担忧了,心里总是提出疑问,自己是不是太少的时间用来陪伴自己的孩子了?
孩子总是和长辈们更加的亲近,而对自己便显得很陌生,有时候还有点害怕。
事实上,陪伴不是说付出了大部分的时间就是高质量的,而是要讲究陪伴时的方法。
英国着名儿童教育家Sally Ward不止一次提到过:爸妈完全不需要因为工作陪不到孩子而感到不安。
我的闺蜜和她爸妈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也彼此尊重。
可是小的时候,她很多时候都是在我家度过的(邻居帮忙照看一下),她的爸爸当时已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她的妈妈则整天出差,她和爸妈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是她从来没有觉得被忽视,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每个月总有一个周末,她爸妈会带着她去郊外出游。爸妈如果在家,他们家里一定会有玩游戏时的欢呼声传来。
所以,并不是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就能够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如果我们看似整天在孩子身边,但心里却惦记着各种事,那样的陪伴不仅无效,反倒会让孩子更感不安。
长时间低质量的陪伴,不如短期的高品质的陪伴。
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高品质的陪伴需要每天专注的陪伴孩子30分钟。其实高品质的陪伴并没有你想象中复杂,只要每天坚持做好下面几件事,就能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怀和爱。
表达爱
爸爸去哪儿中,每天晚上临睡前,杜江都会要嗯哼问他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每次的提问方式都是一样的,而结局也早就听过了,但是杜江还是坚持着要嗯哼每天晚上都问。
要是哪一天嗯哼忘记的话,杜江也会提醒嗯哼。
嗯哼的问题是:“你爱我吗?”
而杜江的回答还是像往常一样“我爱你啊”
嗯哼也顺口说“我也爱你,也爱妈妈,妈妈也爱我”。
每个父母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能够像杜江他们家一样完完全全表达出来的却是很少。
甚至是在有些家庭当中,永远都不会出现“我爱你”这句话。小时候不懂,而爸妈也没说;长大了就觉得不好意思开口,于是也选择遗忘这个事实。
这其实也是杜江为什么一直让嗯哼坚持问这个问题的原因了,他想要嗯哼从小的时候就明白,爸爸妈妈是永远都爱着他的,他希望嗯哼活在幸福当中,不管今天他做错事情了,还是得到表扬。
倾听
亲子关系中,倾听是每一位父母所要掌握的一种沟通技能,也是能够走进孩子心灵的一道桥梁。
有一天,我陪小新读英语,学习单词round(圆),他看到后很抗拒,说这个不是圆,说跟他学的不一样,他说以前自己学的是索可(应该是这个读音)。
我说就算一样也不影响今天的,先完成今天的任务。
可还是不行,我以为他故意找理由拒绝,是不想学吧,我心里来火了。
但我还是忍住了,又询问了半天,查了资料,发现他说的原来是circle(圆圈)。
然后我告诉他圆形和圆圈是有差别的,它们不一样。
小家伙马上释然了,瞬间搞定任务!
庆幸我没有发脾气,否则又让孩子白白受气了。
小新每天的话也挺多。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骑着自行车,也会在自行车上跟我说幼儿园的事。
有时候风声太大,或者我需要集中注意力骑车。就会跟她说:“现在先不说,妈妈需要特别小心,回家再说吧!”
这样指出来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抱怨说你的话怎么这么多啊!
看到话多的小新,我想,这有什么不好的呢!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只是我需要告诉她,除了说话,还需要学会倾听。
当父母真的做到了这几点,其实就是给了孩子一个榜样。也给了孩子一个沟通顺畅的家庭环境。
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好坏,跟父母的倾听息息相关。
我们太多的父母,常常责备孩子不听话。却未曾反思,其实自己从来就没有好好听过孩子说话。
我们常常只愿意听到自己想听到的东西,而忽视那些真相。
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孩子,那怎样做才是尊重呢?其实愿意倾听孩子说话,就是尊重。
鼓励
最近看了一个泰国的小视频,被里面的妈妈深深打动了。
孩子在足球赛上表现糟糕,赛后,教练婉转地说,孩子虽然努力,但基础不太好,头球技术为零。
回到家,看着心情低落的孩子,她略一沉吟,转过头微笑地对孩子说:
教练说你很努力,以前你完全不会用头顶球,但是现在已经时不时可以做到了,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了。
妈妈话音刚落,回头再看,孩子已经跑出去练球了。
跟其他小球员一起训练时,孩子跑得没别人快,还摔了一跤,他站起来沮丧地来到妈妈面前说:“我追不上其他人。”
妈妈则微笑着说:“没关系,努力去超过你前面的那个就好!”
因为妈妈的信任和鼓励,孩子沮丧的脸上绽开一朵向阳花。他继续为梦想努力着,跳得更高一点,跑得更快一点。
而妈妈,仍一贯地安然平和,给孩子最大的信任,为孩子每一寸微小的进步而欢喜。
故事的最后,在一场足球赛的最后一分钟,孩子用一记漂亮的头球轰开对手大门,在终场哨响前扳平了比分,妈妈和孩子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
妈妈的信任,激发了孩子的“小宇宙”,激励他释放了全部的潜能,也必将成为他未来成长路上的最大动力。
心理学上着名的“罗森塔尔实验”告诉我们,你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认同孩子,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感应到这种正向反馈,他就真得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孩子都渴望得到长辈或权威人士的认可,父母认同孩子,尤其是孩子靠努力所获得的成绩时,往往能推动他们更积极,也更努力。
挫折面前,来自父母的鼓励,能让孩子不再惧怕,甚至越挫越勇!
纠错
每天一分钟,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在“纠错”中,首先应弄清孩子行为的原因,其次要讲究教育的方式。
曾看过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感觉受益匪浅:
一次,陶行知见一个男孩打同学,便阻止他并叫他到办公室。见到男孩,陶行知拿出一粒糖说:“奖励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男孩不敢抬头。陶行知又拿出一粒糖:“我阻止你,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迟疑的接过糖。 陶先生接着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很有正义感,再奖励你一颗糖。”
男孩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人。”
陶校长笑着说:“你已认错了,再奖励你一块糖!”
面对犯错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不是责备,而是理解和信任。
他们知道孩子并非天生就知道一切,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犯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会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
同时也告诉孩子:无论是谁,一旦犯下过失,是必须要改正的,不能对自己的过失视而不见。
如果孩子能够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就一定会积极、勇敢地改正过失。
每个孩子都是一多需要耐心浇灌的花,什么样的家庭培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这就和不同的浇灌方式,开出不一样的花是一个道理。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一照就能看出家庭教育的影子。
所以说,最好的教育在家里。孩子就像江河的源头一样,充满活力且无拘无束,一旦被引向某一方向,就能改变它的流向。
教育孩子也一样,任重而道远,需要良好的亲子陪伴与家庭教育为孩子指明方向。
陪伴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爱。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
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父母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小小的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在每一个家庭里,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孩子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孩子的倾听者、孩子的同伴等等。
陪伴不止是时间, 而是全身心地放下和投入,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专注;陪伴不止是付出, 还能收获孩子的独特视角,一起自由地探索与成长。
每天花30分钟和孩子一起做这四件事,相信孩子与父母都会收获不同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