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可謂是個神人,雍正之所以沒殺鄔思道,是因為他對這個謀士產生了四個階段心理轉變,從佩服三分一直到畏懼三分的一個心理斗爭過程。為何這麼說呢?接下來聽我慢慢道來。
雍正是怎麼認識鄔思道的?當然是讀過鄔思道的書和聽說過他大鬧考場的事跡了。
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起初是二哥胤礽一派的,當時他沒想過要爭奪皇位,他認為只要好好在二哥胤礽手下辦事,二哥開心,他就舒心。
可是,隨著二哥胤礽的不作為而失寵后,讓雍正萌生了爭取奪嫡的念頭。
後來,江南鬧災荒,戶部財務又讓老八胤禩管理成負數。這下想要從國庫里撥款賑災,比登天還難,而且老八還將此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沒辦法,老八靠不住,康熙只好靠老四這個干實事的皇子了。所以讓老四胤禛帶老十三胤祥下江南籌錢賑災了。
老八雖把責任推出去,但他也不想讓老四胤禛順利完成任務,于是,派手下去江南去找老九胤禟門下季伯安帶領眾官員刁難老四和老十三二人。
但老四料到老八等人會有一處,就讓年羹堯早早守在路上,直接做掉了老八的手下。
從這開始老四胤禛就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請個高人為自己出謀劃策,這樣才不會栽在老八等人的坑里。
于是,派任務給年羹堯,讓年羹堯務必要去幫他找鄔思道這號屠龍高人。
年羹堯這人辦事效率,很快就把鄔思道找到了,還讓自己的親妹子來幫忙伺候鄔思道。
鄔思道進入老四府邸之后,老四胤禛賑災回來,白天就帶著世子們來跪拜鄔思道為師;晚上便獨自來試探鄔思道,并暗示鄔思道,白天是他世子老師,晚上就是他老四的謀士。
鄔思道是什麼人啊,老四胤禛這點小心思怎麼瞞得過他這個洞悉人心的屠龍高手呢,于是,鄔思道就順著老四的話題,給他分析問題了。
什麼問題呢?
那就是追比戶部欠款。都知道,老八管理戶部的時候,為了贏得好名聲,收買人心,就借著自己職權賣面子給官員們,只要官員們來戶部借錢,他都爽快的批準了,官員們對他拍手叫好,真不愧是他們心中的「賢王」。
但康熙得知戶部被老八管理成負數時,提醒讓他趕緊追回欠款,可老八卻說這事他辦不來,他推薦「冷面王」老四這個哥哥來干。
老四當時沒有直接答應,回府后第一時間就找鄔思道探口風。鄔思道知道老四胤禛的意思。
于是,認真給老四胤禛做了分析,說道:欠戶部錢的,分三種人,一種是與康熙過命的老臣,俸祿少,窮叮當響。
二種是借機發財的人,就是借錢來當本錢。三種跟風族,看別人借也跟著借。
鄔思道對老四胤禛說:這份差事可不是好差事,是得罪人的差事。
老四疑惑:那這差我不接了,少惹那麻煩。
鄔思道回道:接,你不接,得罪的是你父親康熙,你接了還能贏得個為父「排憂解難」的好兒子。
老四胤禛一聽,不禁贊道:高,聽君一話,勝過讀十年書啊。
接著老四心說:這家伙還真有一手,朝廷之事我都沒說漏半個字,比我想得周到,分析著這麼透徹,真是高。
一次的試探,老四胤禛心中不免對鄔思道由衷佩服三分。
要說第一次老四對鄔思道佩服三分,那麼第二次卻讓老四膜拜三分。什麼事呢?
老四胤禛戶部雖替父親康熙「排憂解難」了,但因為這事涉及的人太復雜,結果不僅沒有完成任務,還逼死了康熙的發小魏東亭,老四辦這事雖勇氣可嘉,但在康熙那里得分并不高,康熙認為老四胤禛辦這事,思路不夠清晰,做事分析不夠全面,光逮著窮著叮當響的那些老臣瞎使勁,使錯了方向,所以以失敗而告終。
之后,因鬧出「宰白鴨」案件,老四胤禛想在父親康熙那里再好好表現,于是自薦接了這差事,同時老八也自薦了。回府邸后,老四胤禛便與鄔思道商量如何接此差事。
鄔思道得知后,直接讓老四推掉此差事,并再次給老四胤禛分析問題的弊端。
因為「宰白鴨」案件,上涉及皇親國戚,下涉及大大小小官員。而且這是牽扯到一個國本,誰動了國本,誰就與皇帝過不去,這是人命關天的事,搞不好自己也栽在里面。
老四胤禛聽后,心里詭異一笑,并老四沒有推掉此差事,氣得鄔思道要罷工走人,可老四胤禛卻不慌不忙叫年秋月帶話,讓他過了今晚再走也不遲。
第二天,鄔思道就得知老四胤禛來個「冰火兩重天」,把自己整病了。說明老四胤禛聽取了鄔思道的建議了,只是用這樣「病」的方式推掉比口頭推掉此差事更合情合理。
事情真如鄔思道所分析的那樣,老八接此差事后,以為能逮到機會可以扳倒太子胤礽了,于是,避開康熙安排一起辦差事的老十三胤祥,夜訪獄中肖國興,肖國興時太子問下的人,所以老八想從他口中套出對太子不利的口供,由此來扳倒太子。不出他所料,很順利就套出了口供,并連夜將口供呈上父親康熙。
豈不知,老八因這次徹底葬送了他的「皇帝夢」,因為他不過動了「國本」,還讓康熙得知他借用他之名利誘肖國興獲取的口供。
康熙大怒罵道: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但在康熙不知道老八用心不純之前,還讓老八胤禩代替太子胤礽接待蒙古王公貴族參加一年一度秋季的狩獵。
這讓老四還有點后悔整出病來了呢。不過,在狩獵場上,鄔思道提前安排老四胤禛兒子小弘歷為他扳回了一局。
眾人都以為老八此時是康熙心目中最滿意的皇子,于是都站出來吹捧老八,但經過「宰白鴨」此案件后,康熙對老八的態度180度轉變,從欣賞到極為厭惡。
在一場激烈的狩獵比賽結束后,康熙本不知道將那把本該屬于太子的「如意」賞賜給誰時。小弘歷就站出來結圍了,他說:這次比賽是以數量為勝利者,十三叔獵物最多,那把如意理應給十三叔。
坐在那里的蒙古王公便也發話了:八皇子,沒有射殺任何獵物,以慈悲為懷,理應賞賜給他。
小弘歷不甘示弱:我們滿族世代是以馬背為天下,以狩獵為生,春天是萬物復蘇繁衍的時候,秋天是獵物最佳時間,皇爺爺當年可是狩獵高手,更是「第一巴圖魯」。
這下,康熙樂了,直接把那把如意賜給了皇孫弘歷。老四胤禛雖因病錯失良機,但兒子弘歷在鄔思道的教導下,為自己扳回了一局,康熙夸獎弘歷聰明的同時,還稱贊他教育得好,甚至還說他要接弘歷進宮親自教導。
老四胤禛被這突如其來的好事砸醒了,心中不由佩服鄔思道的料事如神,不禁讓他膜拜三分。
要說鄔思道第二次讓胤禛膜拜三分;那麼第三次讓老四胤禛敬畏三分。什麼事呢?
還記得鄔思道說過一句話嗎?「不爭是爭,爭是不爭……」這句話就是老四胤禛學到的精髓。
就比如,康熙晚年,西北叛亂,傳爾丹帶六萬清兵平叛,結果全軍覆沒。
此事鄔思道分析是:有人故意為之,才導致傳爾丹全軍覆沒的。
誰呢?當然是「八爺黨」的陰謀了。傳爾丹的失敗有兩種原因:一是缺乏糧餉支持,因為糧餉被老八等人做了手腳;二是兵部多次催傳爾丹速速平叛,導致傳爾丹急于求成而輕敵冒進。那麼兵部主管是誰呢,當然是八爺黨的老十四胤禵,所以八爺黨為了一己私欲,不惜犧牲6萬大軍。
這樣一來,康熙迫不得已,宣布要從皇子中挑選一位皇子為大將軍王到西北平叛。而且話里話外暗示大家,誰要是大將軍王,就是他心目中最中意的皇子。然后眾皇子誤以為:誰是大將軍王,誰就是康熙心中的未來繼承人。
這下眾皇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想爭取出任大將軍王,于是大家都躁動和行動起來。包括老四胤禛也按捺不住了,撿起好多年的弓箭練習起來,但是由于多年只工于文方面,這武對他來說太難。
他的舉動被鄔思道收在眼底,老四看到鄔思道后,就跟隨鄔思道到書房,關鍵他還帶氣說:我武不行,還有十三弟,我到時推薦十三弟為大將軍,看老八他們怎麼得瑟。
鄔思道聽后,微微一笑,意思是說:四爺,你忘了十三爺的外公是誰了?你推舉他出任大將軍王不是害他嗎?
老四不服:我不信十三弟不會分輕重,他還是愛新覺羅呢。
鄔思道也不跟老四瞎扯你那些虛的,直接說:第一,你別忘了傳爾丹是怎麼全軍覆沒的,你不怕十三爺成了第二個傳爾丹?第二,老皇帝已經有了心目中的人選,你推舉誰都沒用。
這時候老四胤禛才安靜下來聽看鄔思道的分析,問道:會是誰?鄔思道賣個關子說:你想誰去才不會被算計?老四抬起頭望向鄔思道:老十四?
對,就是十四爺,他是目前最佳的人選,因為眾兄弟知兵好兵的有三人,一個大王爺,一個十三爺,這兩人都被關,剩下的就是兵部的十四爺了,他必然是出任大將軍王最佳人選。
老四急眼了:那二十萬兵權豈不是掌握在老十四手里?
鄔思道笑呵呵,不緊不慢說:四爺,打仗靠的是什麼,是糧餉,沒有糧餉,就算給他幾十萬兵權,他也鬧不出什麼幺蛾子來。你在皇帝面前只能推舉十四爺為大將軍王,才能讓皇帝對你另眼相看,獲取圣心。
老四這才恍然大悟,說:對,我推舉他出任大將軍,讓他舉薦年羹堯出任陜甘總督調配糧餉。之后,真的如鄔思道所料,老四推舉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老四在康熙那里加了不少分。
鄔思道足不出戶,就對朝局了如指掌,甚至還能洞悉帝心,這又讓老四對他敬畏三分。
然而,後來老四登龍當晚,鄔思道卻又讓雍正畏懼三分。為何呢?
都知道,雍正能坐上寶座,是鄔思道的功勞,如果沒有鄔思道的出謀劃策,雍正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等到彎路走完,可能他的皇位也沒戲了。所以說,要是沒有鄔思道就沒有後來的雍正。
但雍正身份變了,有些上不了台面的事,總是想讓他隨之消失,怎麼能消失呢?只有死人才會消失,所以雍正連夜趕回府邸,一是接走家屬;二是把一干替他秘密辦事的全部送回「老家」,包括鄔思道。
因為鄔思道從頭到尾都參與了他奪嫡之事,而且是主策劃人。所以一回到府邸就急于要見鄔思道,他怕鄔思道帶著他的秘密跑路了,要是真跑了,鄔思道不是一般人,能幫他登上寶座,也能幫其他人。
回來見到鄔思道,雍正也是松了口氣,說宮里局勢不穩,回來府邸小住,并跟鄔思道敘舊。這話聽的沒毛病,但是細品有很大的問題,都當皇帝了,想見一個人不是輕而易舉的,用得著大晚上冒著危險回來敘舊嗎?
自從高福被秘密賜死后,鄔思道早就留一手了,早在康熙宣雍正進宮之前,他就向雍正索要了「關防大印」了,說是到時拿不到金牌令箭就用「關防大印」放出十三爺胤祥,實際上他早就料到雍正坐上大統后對他不利,他這是借「關防大印」自保,只有提前做好準備他才能順利脫身。
在老十七來之前,鄔思道就告知雍正院子很安全,因為他讓老十三安排了「關防」五路不同屬的人馬。
雍正一聽吃一驚,這時老十七求見,鄔思道知道老十七過來干嘛的,趕緊上前替雍正回話:有事進宮找張廷玉,關防之事找十三爺,要是私事「天子無私事」。
雍正思慮片刻,就點頭讓張五哥去回話老十七,老十七這麼晚來訪,雍正又急于要見他,無非就是安排來辦了鄔思道,不過鄔思道抓住了雍正的心理,以十三爺之名安排了不相屬的五路人馬,說明這路人馬只聽十三爺的號令。
雍正之所以打消了對鄔思道下手。是因為雍正不知道鄔思道除了安排五路不相屬統的人馬之外,還留幾手,畢竟他跟鄔思道相處十幾年,鄔思道的本事他也是見識過了,萬一把鄔思道殺了,他知道自己的秘密也會隨之公之于眾呢。所以雍正越想越擔心,不免對鄔思道畏懼三分。
所以他想著先將鄔思道放李衛那里觀察再說打算,畢竟李衛是他最信任的心腹,有李衛這個人精監視鄔思道,雍正很放心,所以鄔思道順利逃過這一劫,但是替雍正秘密辦差的高無庸等人就沒那麼幸運了,都莫名消失了。
之后,鄔思道以八千兩跳槽到田文鏡處,開啟了「全隱」的計劃,鄔思道會洞悉人心,知道田文鏡這人比不上李衛精明,他木訥、斤斤計較,所以他得知雍正要出巡河南的時候,激怒田文鏡把他趕走,于是他帶著如月媳婦遠離雍正,遠離是非了,晚年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生活。
雍正之所以沒有殺鄔思道,其實,有幾種因素,一是,十幾年的交情放那里,雍正心理很復雜,殺之可惜,不殺又擔心自己秘密泄露,但是最后還是感情戰勝了殺心;二是,鄔思道不是一般人物,雍正怕殺他后,自己秘密也會隨鄔思道的死而流傳出去;三是,鄔思道在半隱時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心不二、告訴雍正,他的主子只有四爺。
所以雍正最后放走了他,要是雍正不想放他走,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就算他跑到哪雍正都能找到他。當然了,以上所講是歷史劇《雍正王朝》的橋段劇情和分析,與歷史無關。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