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他們是「不服老」的,希望自己還能幫子女分擔一些壓力,幫忙帶帶孩子而且也能和孩子親近,所以很多年輕家庭有了孩子之后,父母都會主動幫忙去帶娃。
但是老人帶娃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守好」三條底線,不然不僅出力不討好,還會被子女埋怨,影響到家庭關系。
第一,明確自己的定位,是長輩是親人,而不是保姆,不是丫鬟
對門孫阿姨家里是三個孩子,老大老二是兒子,最小的是個女兒,我和她家老大同歲,所以從小經常在一起玩,和孫阿姨家里關系也比較好。
長大以后,孫阿姨家里大兒子結婚了,二兒子上高中,小閨女還在上國中,孫阿姨家大兒子從小身體不太好,所以一家人特別的關心疼愛,哪怕是結婚了,孫阿姨也是全力以赴的幫助大兒子,尤其是有個小孫子后,孫阿姨興奮的主動過去幫兒媳婦帶娃。
在外人看來,這一家人過的其樂融融,家庭非常的幸福,大兒子忙工作大兒媳婦修養身體,孫阿姨幫忙帶娃,可是後來才知道孫阿姨經常找我媽吐槽內心的「委屈」。
孫阿姨家里條件很不錯,大兒子結婚買了房子車子,兒媳婦家里條件一般,算得上是「高攀」了,孫阿姨第一次當婆婆可以說盡心盡力,該出錢出錢該出力出力,家里家外什麼事情都沒有讓大兒媳婦操過心,可以說大兒媳婦來家里就是享福的。
比如孩子出生帶孩子、抱孩子、換尿布、熬夜看娃等等,不分白天黑夜的帶孩子,連上小學的小女兒都冷落了,
而且家里所有的家務都沒讓大兒媳婦干過,平時一切花銷也都沒讓兒媳婦掏過。
一開始,大兒媳婦覺得自己很幸福,有這麼一個能干的婆婆。但是時間一長,她就習慣了有人伺候,有人幫忙干好一切家務,想法也慢慢發生了改變。
不僅不自己帶孩子,還每天跑去「練瑜伽」「同學聚會」「逛街吃飯」,有一次她想去抱孩子,結果孩子躲在孫阿姨懷里,大兒媳婦心里一下子就不平衡了,覺得孩子不和自己親了,就開始埋怨婆婆帶孩子時間太長了。
明明孫阿姨幫忙帶娃是心疼兒媳婦,卻被兒媳婦埋怨帶孩子時間太長!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大兒媳婦有些不識好歹了,帶過孩子的都知道有多累,尤其是上了年齡的老人帶娃,不是腰酸就是胳膊疼,都是咬著牙在幫忙帶娃。子女不僅不懂得感恩,反而譴責埋怨起了老人。
因此說,聰明的老人幫忙帶孩子,一定要審時度勢,心疼子女可以理解,但是也要讓子女明白,自己是長輩是出于對子女的愛來幫忙的,自己不是保姆不是讓人使喚來使喚去的丫鬟,家務活、帶娃這些都是相互來的,子女要對老人的貢獻心存感激。
要知道這些事情是老人幫忙做的,而不是老人應該做的,要懂得珍惜老人的情分,不要傷透了老人的心,將來沒有人再幫你們了。
第二,不固步自封,時代不同了,想法觀念也要發生改變了
老一輩的人,因為當初生活環境的原因,很多生活習慣和年輕人不一樣,而且在帶孩子的觀念上也有很大的差別。
就比如帶孩子買零食,年輕人會帶著孩子買很多比較貴的零食,老一輩的心疼錢就開始埋怨,說能吃飽飯就行了吃那麼多零食,不會過日子浪費錢。
而且現在年輕人大部分都接受了比較好的教育,在帶孩子這件事上,更趨向于「科學」帶娃,但是老一輩的人更相信自己的經驗,不愿意聽年輕人的想法,覺得年輕人太矯情了。
記得有次換季的時候,我婆婆不小心受涼感冒了,身體比較怕冷,然后就覺得孩子也冷,給孩子i里三層外三層穿的特別厚,結果孩子在外邊玩一出汗反而感冒了咳嗽了。
還有一些不衛生的做法,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婆婆總是自己嘴巴里咀嚼之后,再吐到小勺子喂給孩子吃,不衛生就算了,萬一嘴里有什麼病菌也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真的,時代在發展變化,一些傳統的帶娃觀念應該改變了。原來那個時代是沒條件,所以能將就就講究,但是現在帶娃講究的是「科學健康」,老人也要與時俱進,一些不良的糟粕該丟掉就要丟掉,不會不懂得可以去學,不去做討人厭的小老太太。
第三,要幫忙帶娃就好好帶,要麼就不帶娃安心養老
表姐懷孕的時候,她婆婆就信誓旦旦的說,孩子出生了什麼都不讓她管,自己一個人承包了孩子,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嘛?
表姐的婆婆在孩子出生后,認真帶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結果「麻將癮」上來了就管不住了,白天表姐去上班,婆婆就帶著孩子去「牌友」家里打牌。
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在屋里玩,表姐婆婆就專心打牌,有一次打牌打的太認真,也顧不著看孩子,結果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熱水的杯子,結果把孩子手背燙傷了,去診所上藥好在燙傷不嚴重,不然真要出大問題,回到家后表姐心疼的一個星期沒讓婆婆帶孩子。
所以說,帶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老人要是想帶娃就認真負責照顧好孩子,如果不想帶孩子就說明清楚,不要帶孩子出了錯,自己懊悔也讓家里面矛盾突出。
寫在最后:
維持家庭關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老人如果選擇幫忙子女帶孩子,那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守好上邊的三條底線,不然出力不討好還容易引起婆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