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情亲千裡近,须信——辛弃疾
只要感情真挚,即使相隔千里之外,也会觉得很近。
尤其在当下这个高科技时代,只要有了网路通信,即便是散落天南海北,也都能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繫。
但是,高科技的手段並不适用於任何人。 至少,对一个年过90的老人来说,任何便捷的联络方式,都不如「落叶归根」来得实在。
2019年,住在湖南省常宁市的邓友爱接到了一个来自海峡对岸的电话。电话那头,一个苍老的声音用常宁方言询问道:「你能接我回家吗?我没钱了,你还养我吗?」
打电话的这个老人是谁?他为何请求邓友爱接他回家?邓友爱又是如何回答的?
远赴台湾音信无,家乡从此入梦来
打电话的这个老人叫邓雪桂,是邓友爱的亲伯父。
1923年,邓雪桂出生在常宁市罗桥镇下边的一个穷苦村落——大枫树村裡。
家裡世代务农,生活条件很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是常有的事。邓雪桂又是家中的长子,所以他从小就非常懂事,想努力减轻父母的压力,照顾好底下的弟妹。
等到邓雪桂十几岁的时候,日寇的铁蹄践踏着华夏大地。
在那样的战z年代,别说吃饱饭了,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1/18
1945年,家裡已经坐吃山空了,务农也没有出路。这时的邓雪桂看见了徵兵告示,於是他背上行囊选择了参军入伍。
他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也顺顺利利活了下来。
2/18
1947年,邓雪桂得到了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但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也是他最後一次见到自己的母亲!
但是後来两岸相隔「回家」,也只能成为藏在他心裡的一个遥不可及的願望。
每每想到家中的老母亲,想到年纪尚小的几个弟妹,邓雪桂都不禁悲从中来,望着天上的同一轮明月,默默流下思乡的泪水。
一别故乡40年,母亲至死不得见
从1947年到1987年的整整40年间,大枫树村的村口总会伫立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太太。她日复一日地朝着远方呼唤道:「雪桂,我的儿啊!你在哪裡?你怎么还不回家?」
这位老太太就是邓雪桂的母亲。自从1947年邓雪桂探亲结束返回部队後,她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大儿子。
从最初的期待到後来的心碎,她一个人拉扯大了餘下的三个子女,看着他们成家立业,结婚生子。
可是唯独大儿子,生死不见,甚至连个音信都没有。
後来日子长了,身边的人都慢慢觉得邓雪桂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只有他的老母亲不願意这样想。
只要一天没有消息传回来,她就一天不会放弃。
3/18
不论风吹雨淋,她每天都会站在村口朝着远方眺望呼唤,想着邓雪桂有一天能找到回家的路,回到自己身边。
而此时的邓雪桂还在台湾,他的心裡,也是一样牵挂着母亲。可是远隔千里,他听不到母亲的呼唤,也回不到母亲的身边。
一转眼,40年快过去了。邓雪桂的母亲早已白发苍苍,眼睛也都哭瞎了,身患重病的她已经无法再去村口等待儿子了。
回想起邓雪桂离开她时的年轻身影,再想到如今40年来的音讯全无,这位母亲迟迟不能安心。
临终之际,她紧紧拉着小儿子的手,嘱咐他一定要打听到邓雪桂的消息,如果以後有了消息,无论是好是坏,都要记得去她坟前告诉她一声。
怀着莫大的遗憾,邓雪桂的母亲就这样去世了。而远在台湾的邓雪桂还不知道这个噩耗,此时的他,也已经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