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尼基·羅賓遜( Nikki Robinson)從事野生動物康復工作。
一天她在路邊撿到一只幾個星期大的孤兒浣熊,
它看起來如此孤立無援,尼基覺得再不做點什麼,這小家伙鐵定會死的。
身為野生動物救助業者,尼基當然第一時間想到找個救助站來幫助浣熊,
但很不巧的是,當地所有能容納野生動物的救助站都滿員了。
難道所有的救助站都沒法多容納一只小浣熊嗎?
其實這也就是個借口而已,因為浣熊在美國屬于滿地亂跑的動物,數量多到根本沒必要特別救助。
尼基在查詢救助站的時候,有一個工作人員直白地告訴她:別管它,讓它順應自然而生。
尼基覺得自己沒辦法放下這個可憐的小家伙不管,它明明還很健康活潑,
就是缺少了母親的喂養,要她眼睜睜看著小浣熊死,她也做不到。
于是她把小浣熊帶回家,托付給了自己半退休的母親。
剛撿回來的時候,浣熊還沒斷奶,每天需要頻繁喂食,本來母親很不情愿,
但喂過一次后她就愛上了這個小家伙,它很親人乖巧,還會撒嬌。
浣熊長得很快,只用了一個夏天,就已經成長到可以放回野外的地步。
尼基用了軟釋放的辦法,先用食物把它引到院子里,當它適應了在室外的生活,再把它引導到更遠的地方。
小浣熊能夠適應在野外的生活,但它會隔三差五回來討吃的,
或是在院子里玩玩秋千,再或是和尼基的母親撒個嬌。
從那之后,尼基一家人都愛上了浣熊這種動物,
他們開始主動收留一些浣熊的孤兒,等它們長大以后就把它們放回野外。
尼基家逐漸成了浣熊熱愛出沒的游樂園,很多受過救助的浣熊都會回來看看尼基一家人,
尤其是他們救助的第一只浣熊,已經連續3年回來看望「恩人」了。
尼基表示它們就像她的「人類孩子」一樣,和它們的互動讓她感到了完全的滿足感。
浣熊在美國是一種很常見的動物,野外它們的壽命在七歲左右,
人工圈養能活到十幾歲到二十歲不等。浣熊的真實性格并沒有這位女士描述得這麼好。
美國當地是不推薦民眾收留飼養浣熊的,一方面它們的繁殖力和生存力都很強,
在很多城市里成群結隊翻垃圾箱,對城市環境的破壞程度比流浪貓狗更甚;
另一方面浣熊能傳播和感染狂犬病,美國每隔幾年都要去野外噴灑狂犬病疫苗,
盡管如此,每年都有被患狂犬病的小浣熊抓傷的患者出現。
不推薦浣熊做寵物,最大的原因還是這東西野性難訓。
浣熊在自然界生活的時候,是一種膽小敏感的動物,它們吃東西都不敢光明正大,
多是偷偷摸摸的,也不喜歡被束縛,總想著逃跑。
浣熊的脾氣不好,一言不合就上爪子撓人,它們那爪子平時可以拿來刨土挖洞的,比貓狗的要尖利多了。
文章里這一家人覺得浣熊親人,也是一種錯覺。
浣熊是一種機會型動物,如果有簡單快捷的方法獲得食物,它們就會馬上依賴寄生在這附近,
要不然浣熊也不會成群結隊在北美翻垃圾箱。
尼基家附近經常來造訪的浣熊,也都是沖著食物來的。
想象它們是來拜訪「恩人」的,還是太美化它們了。
現實生活中浣熊的母子關系也會在孩子成年以后自然結束,
人家對自己親生母親都沒有太多留戀,又怎麼會對人類有想法呢?